9月28日,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北鐵中心”)宣布推出“鐵礦石港口現貨價格指數”(以下簡稱“北鐵指數”),旨在為中國乃至全球鐵礦石市場提供更為及時、準確、透明的現貨價格參考基準,服務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決策與風險管理。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和進口國,港口現貨市場交易活躍、連續性高,參與者廣泛,貼近終端,是反映即期供需變化的重要窗口。為進一步發揮港口現貨市場對發現價格的重要作用,北鐵中心本次聚焦中國主要港口、主流中品鐵礦石的港口現貨交易價格,發布青島和曹妃甸61%品位人民幣價格指數。
據介紹,指數編制基于真實成交,減少了人為評估造成的主觀影響。平臺現有會員企業超過600家,今年交易量預計超過1億噸,其中港口現貨約7000萬噸,為指數編制和發布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此外,北鐵中心組建了指數專家委員會,提升指數公信力和產業接受度。9月18日,首批由國內外鋼廠、礦山、貿易商構成的29家專家委員會成員單位在京召開了工作會。
北鐵中心總裁游松表示:“秉承市場化原則、具有公信力的中國港口現貨價格指數是對現有指數體系的有益補充和創新優化,有利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互利共贏與長遠發展。數據回測結果顯示,北鐵指數貼合市場實際,方法論科學合理。依托海量、真實、連續的港口現貨成交數據、加上行業上下游的大力支持,以及北鐵中心10余年基準價編制發布經驗,我們有信心把北鐵指數打造成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市場普遍認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權威基準。”
今年以來,北鐵中心圍繞方法論研究組織了20余次座談研討會議,與市場各方充分交流,反復論證,并且在制度體系搭建中嚴格遵循國內外合規準則,已聘請第三方機構根據IOSCO(國際證監會組織)價格報告機構原則對北鐵指數開展鑒證工作。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型產業,對穩定工業增長,支撐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提出,2025—2026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多家鋼鐵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鐵礦石市場用于定價的美元指數聚焦海漂市場,樣本少、參與者集中,易被炒作。北鐵指數專注于港口現貨市場,數據源充實,可以體現真實的供求關系和終端價格,有效增強中國鋼廠在價格形成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后續希望北鐵中心能繼續豐富產品,逐步推出涵蓋58%、65%等品位的指數產品,以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這對推動鐵礦石定價機制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發展,保障中國鋼鐵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